第三百一十九章 促膝长谈_大明第一贡生
笔趣阁 > 大明第一贡生 > 第三百一十九章 促膝长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一十九章 促膝长谈

  张周是在八月二十抵达京师,此时已过了八月十五,距离他出征已过了三个多月。

  本来他还有在西北留个一年半载的想法,能三个月就完成任务回来,对张周来说也算是功德圆满,在回来之前就想着到京师后就要安稳过点正常人的生活。

  带兵驰援朵颜三卫?

  不存在的。

  张周低调回京,当天除了萧敬提前得知风声,去西直门迎接之外,连内阁和六部都不知他回来的消息。

  张周进城后直奔皇宫而去。

  乾清宫内,朱佑樘早早就给张周准备好了桌子和椅子,甚至还让人把偌大的沙盘给搬过去,就是为了能跟张周好好推演一下北方的战事。

  在张周到之前,朱佑樘便已有点抓耳挠腮的样子,让戴义等几个太监觉得,皇帝这有点像他儿子朱厚照……往常朱厚照就喜欢干这种事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外面进来一人,是陈宽。

  朱佑樘急切问道:“来了吗?”

  陈宽道:“回陛下,是张永到了。”

  “哦,让他进来。”

  朱佑樘这次除了召张周回朝,也把张永给召了回来,倒不是说朱佑樘觉得张永留在西北没什么用,只是他想把张永给安排到辽东去替代镇守太监任良,并对辽东从巡抚到镇守太监,再到下面的军将,撤换一圈。

  随即张永进来,给朱佑樘磕头。

  朱佑樘微笑道:“难得,你在西北辛苦了,是秉宽发现并器重于你,你可要知恩图报。”

  张永一听便在琢磨,这是让我报谁?报答皇恩?还是报答张周?

  “奴婢必当尽心竭力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”张永本身也不是什么文化人,反正就是在皇帝面前表忠心。

  朱佑樘道:“光尽心竭力不成,还要懂得听从号令,不要武断用事,辽东的局势可不比西北各镇。蓟辽等处始终是大明京畿防卫之重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张永提前已知晓自己可能会被调去辽东,他还是很激动的。

  相比于大明在西北的布局长达上百年,官将上下铁板一块,辽东因为编制和疆土的不确定性……主要存在于大明对于一些藩属国的收放自如,这会让辽东更近乎于一种三不管的地界……油水非常的丰厚。

  之前这可是韦彬的地头,陈宽等司礼监太监也从中捞了不少好处。

  这次换他去,张永却感觉已经不用听司礼监这几位的,听张周一个人的就行。

  朱佑樘点了点头道:“秉宽之后就来,具体事项这两天让他好好指点你,至于以谁为都御史前去巡抚于辽东各处,朕还要等跟秉宽商议后再做决定。”

  本来戴义和陈宽他们还觉得,虽然辽东镇守太监换成了张永,但他们还可以在将官问题上做点文章,多安插自己人。

  现在他们才知道,原来皇帝不做决定不是说不准备把决定权拿在手上,而是还要先等跟张周商议……这也意味着,无论是朝中的大臣,还是他们司礼监成员,对辽东将官体系已失去了控制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张周随即跟随萧敬抵达乾清宫。

  朱佑樘见到张周分外高兴,亲自到门口去迎接,一把便抓住张周的手臂往里面扯:“秉宽,你可回来了,这两天朕就一直睡不好,想到你要回来彻夜难眠啊。快看看朕给你准备的东西。”

  朱佑樘拉张周到乾清宫内,先见的并不是沙盘和地图这些。

  而是朱佑樘让人从内府库中挑选的古玩珍宝。

  “陛下,您这是……”张周显得很不好意思。

  朱佑樘笑道:“秉宽,咱都是自己人,说多了见外。你也知道现在朝廷用银紧张,府库内调不出太多的赏赐,西北用度有很多都需要你亲自去筹措,你此行宣大,可说是居功至伟,朕没法直接赏赐给你财帛,便拿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给你。别嫌弃就好。”

  张周闻言笑着摇头道:“陛下不必如此,臣对此并无兴致。”

  戴义陪笑道:“张先生,这可都是陛下的心意,为了挑选这些,朕可是从一些名册上选了好半天。”

  其实不用戴义说明,张周就能看出来,朱佑樘给他的礼物是真的丰厚,古玩字画这些东西藏于皇宫,不能变现,遇到那些懂行的君王或许拿来当宝贝,留着自己观赏。

  但朱佑樘自幼没经过这种文化熏陶,他当皇帝之前近乎都在担惊受怕中渡过,没心思管小命之外的事。

  当了皇帝又被教导要克己复礼,成天面对那么一群古旧派的大臣,还有他身体那么虚……能稀罕古玩字画这些东西?

  朱佑樘前面几位皇帝搜刮来的宝贝,在朱佑樘这里都成了“华而不实”的东西,倒是拿来赏赐给张周倒一点不心疼,有点“崽卖爷田”的意思。

  “陛下,您不必惦记臣这边,臣还给您带来一些东西。”张周道。

  “哦?”朱佑樘眼前一亮。

  这边不等皇帝赏赐,臣子还要给皇帝馈赠,连旁边几个本来还对张周有些忌惮的太监,闻言也都自愧不如。

  光这心境,就比不了。

  张周道:“臣在西北这几个月,除了过问军政之事,再就是去勘探矿脉让人开矿,其余的政务多都交给地方巡抚来完成,军中事务也基本不去干涉总兵府,臣一心想的是,要如何在武力上压制草原那些豺狼。”

  朱佑樘笑着问道:“是新的火器吗?”

  “嗯。”张周点头,“最重要的,是燧石铳,已经在威宁海一战中发挥了威力,其实就是可以在不用火绳的情况下,随时都可以点火发射,效果非常好。另外就是对于火铳的进一步改进,射程进一步提高,发射的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”

  “在哪里?”朱佑樘听张周说得这么好,自然想亲自见识一下。

  张周道:“陛下,皇宫之内,怎可将如此危险的东西带来?火器毕竟在使用时,还是有炸膛风险的。陛下不可犯险。有闲暇,臣会到演武场为陛下演示。”

  “嗯。”朱佑樘笑着点头,对此很满意。

  之前刚觉得黄火药和新火炮,让大明边军的实力得到了质的提升。

  还在担心狄夷把大明的新技术给学去了,这边张周就与时俱进,继续改进火器,而且是治军和改进火器两不误……这就呈现出张周极大的责任心。

  别说是朱佑樘这样对张周无比推崇的皇帝,就连戴义和韦彬他们心里也在琢磨,比不了是真的比不了,还是别想着如何去争,想着如何去巴结这位,以后能混个和睦相处便不错了。

  张周道:“除了新武器之外,臣还带回来一些财帛,大概有两万两上下。”

  “财帛?”朱佑樘苦笑。

  当皇帝的正准备赏赐大臣,结果大臣就给皇帝带金钱了?虽然两万两听起来不多,但相比于那些只会跟朝廷伸手要钱的大臣,张周这种创造力其实就很好了。

  张周笑道:“这还只是第一批,也就是大同煤矿和宣府铁矿所上缴的矿税。”

  “矿税?”一旁的戴义瞪起眼了。

  之前张周在开矿之前就说过,会把开矿所得的部分缴纳给朝廷,其实就是缴纳给皇帝本人,归内府调用。

  这也是后来万历矿税的规制。

  那时候没人会觉得,张周征收矿税这件事,能在短时间内起效,结果张周用实际行动证明,想要为内府开源,并不是嘴上说说,而是可以带来直接利益的。

  “也只相当于一个月的矿税,这还只是目前推进开矿之前所得,一年就相当于二十五万两。”张周道,“如果进展顺利的话,明年到这时候,每月矿税就应该有五六万两以上,甚至往十万两接近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0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0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